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党建相关
学术会议
学术会议项目
企业风采

通知公告

 

关注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22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3年4月17日 来源: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举办之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在中国科协和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的正确领导下,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到立德树人各方面全过程,在新的赶考路上勇往直前,吹响了学会奋进新征程的号角。疫情发生以来,学会始终坚持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防控,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受疫情影响,部分工作有所延期,但基本完成了计划任务,2022年工作情况简要如下:

一、学会党建

学会第八届和第九届理事会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断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向深入,以奋发有为的精神在新征程上开创学会事业发展新局面。学会围绕学会中心工作,在保证政治方向,推动事业发展、服务人才成长及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全面引领学会事业发展。

(一)发挥政治引领作用,保证学会政治方向。

学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学会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开设“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传达二十大精神及广大学会会员学习大会精神的重要内容。向分支机构和学会会员征集二十大学习体会,报送中国科协科技社团党委。安排各分支机构围绕“如何实现体育科技自立自强”召开专题研讨。

(二)加强自身建设,强化学会核心引领力。

按照中国科协科技社团党委要求,召开第九届常务理事会中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第九届理事会党委委员。召开2次党委会,组织学会工作人员参加中国科协党校全国学会分校弘扬共产党人精神专题培训班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辅导报告会。组织集中收看学习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和中国科协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辅导报告会。学会办事机构联合党支部本年度发展1名预备党员,有序开展“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和党费缴纳等工作事项,组织观影学习和专题研讨等主题党日活动。承担中国科协社团党委党建强会项目,“以党建为引领推进体育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开展了系列党建活动。

二、内部治理

学会依法依章开展各项组织建设工作,不断完善学会内部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

(一)规范召开换届大会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经报中国科协和民政部批准,线上线下形式召开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学会第九届理事会134名理事、第九届常务理事会35名常务理事和第二届监事会3名监事;李颖川当选为第九届理事会理事长,曹景伟、李志全、谢敏豪、张剑、李业武、陈佩杰、刘青、王健全当选为第九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王清当选为第二届监事会监事长。修订《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章程》,促进学会健康有序发展。

(二)发挥理事会等领导决策作用

组织召开1次理事会和8次常务理事会,对调整学会负责人、聘任秘书长、授权法定代表人、聘任分支机构负责人、建议新一届理事和会员代表等重大事项进行民主决策。发挥网络通讯便捷性优势,使用线上投票系统,提高理事和常务理事履职积极性。

(三)稳步推进学会监事工作

完善监事工作机构,选举产生第二届监事会。组织召开监事会工作会议,修订《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监事会工作办法》,推进监事会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加强日常监督,列席参加学会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履行监督职能,促进学会各项工作规范运行。

(四)全面提升分支机构管理水平

规范分支机构委员会换届工作程序,确保如期完成换届,民主产生新一届委员会。起草修订《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分支机构管理办法》,明确分支机构组织管理工作流程,分支机构组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

三、会员服务与管理

学会把信息化平台建设作为服务会员的抓手,充分利用互联网连接和共享的功能,挖掘学会自身的资源和价值,增强价值认同、价值传递等效用,适应会员的在线工作、学习趋势。学会通过举办学术会议、论坛的形式向会员提供服务,积极发展会员、增进会员之间的成果交流,加强学会宣传。

根据中国科协要求,完成学会会员库向科协系统的整体迁移工作。根据民政部及审计的建议,规范会员入库、数据管理、开票等实际业务,启动相关会员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

四、学术交流

2022年,受疫情影响,学会及分支机构及时调整会议形式,以线上或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举办国内外学术会议、论坛、研讨会、学术讲座。

(一)“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3月27日,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山东省体育局、山东省日照市人民政府、山东体育学院和山东体育科学学会共同承办的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在山东日照落幕。本届大会以“科技赋能体育·创新驱动融合”为主题,采取“小线下,大线上”方式,设有日照主会场和北京分会场。大会共收到来自全国各有关单位和个人报送的论文16,776篇,经过资格审查、重复率筛查和专家评审,录用论文7,727篇,其中专题口头报告3,238篇,墙报交流4,489篇。大会学术交流形式有大会主报告、专题报告交流、墙报交流、热点沙龙、中外体育学术交流会。大会设立了专题报告170场,墙报交流57场,热点沙龙12场,中外体育学术交流3场。

(二)“第八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

11月11日-13日,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南京体育学院承办的“第八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在江苏南京举办。论坛主题:“体育发展新阶段:科学引领•科技赋能”。南京体育学院校长杨国庆研究员主持开幕式。体育、教育界的领导、专家,以及全国各高校、体育科研单位的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和体育科技工作者,共16000人次在线上线下参会。

(三)第七届中国多巴高原训练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暨第四届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

7月20-23日,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青海省体育局、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青海省体育科学学会、青海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青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联合承办的“第七届中国多巴高原训练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暨第四届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在青海西宁举办。会议主题是:健康中国背景下的主动健康与体卫体教融合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天一,以及来自澳大利亚、日本、中国台湾、青海师范大学、青海省科学技术协会、青海省科技厅、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青海省体育局等2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本次会议。

(四)2022年度重要学术会议推荐工作

根据《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开展重要学术会议指南(2022)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组织开展2022年度重要学术会议推荐工作。经提名专家提名、推荐委员会评审及推荐结果公示,共推荐2022年度计划内召开的机制性学术会议5个。经中国科协组织指导委员会评定,推荐的5个机制性学术会议均入选“2022年度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指南”并收到中国科协颁发的证书。

(五)分支机构举办学术交流活动

8月,由学会运动生理与生物化学分会、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和广州体育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七届广州运动与健康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体育学院召开。大会主题是“科学运动 健康第一”。共有来自4个国家以及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134家单位的439名专家学者参与交流。

8月,由中国反兴奋剂中心举办、学会反兴奋剂分会协办的“第二届国际反兴奋剂工作专业研讨会”在北京举办。研讨会主题是“科技助力反兴奋剂”。共有来自全球46个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反兴奋剂组织的超过170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线上、线下参会。会议分享了科技手段在反兴奋剂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及发展前景,为科技助力国际反兴奋剂工作相关议题提供交流平台。

9月,学会运动生理与生物化学分会和北京体育科学学会联合主办了“青年科技工作者跨界交流沙龙”。沙龙主题是“运动促进健康老龄、跨界提升主动健康”,与会嘉宾围绕主题就老年健康与运动的关系、老年健康的促进方式等话题进行报告交流。本次沙龙通过中国科协频道微信、微博平台进行了全程直播,线上参会人次达到129万。

11月,由学会体育产业分会主办、华侨大学承办的“第十二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会议主题是“新起点•新征程——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新使命”。来自全国近20个省市自治区、5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80余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本次会议。会议共收到来自的论文350余篇,共录取215篇专题报告、50篇书面交流论文。                                                        

11月,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和南京体育学院承办,江苏省运动与健康工程协同创新中心协办的“第八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在南京体育学院举行。本届论坛主题是“体育发展新阶段:科学引领·科技赋能”。本届论坛共收到投稿457篇,录取 295篇论文。会议全程直播,主报告会场观看数量达16,853次,14个专题报告会场观看数量达37,415次,点击观看量创博士论坛历史之最。

11月,由学会反兴奋剂分会与中国政法大学体育法治研究基地联合主办的“《体育法》修订背景下的反兴奋剂实务”主题学术论坛以线上会议形式举办。本次论坛以《体育法》修订为背景,聚焦反兴奋剂工作实务,有相关领域教研人员、实务工作者、硕博士研究生近百人参会。

11月,由学会体质与健康分会和三明学院联合主办的“首届国际运动与休闲康养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三明市举行。研讨会主题是“推进体育消费城市建设,引领运动与休闲康养产业发展”。有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的2000余名学者和师生参会。研讨会围绕体育消费城市建设、体育休闲与旅游,体育休闲与健康产业发展,体育康养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等内容展开研讨,共收到投稿论文300余篇。

11月至12月,学会体育管理分会协办了“第三届欧亚体育产业国际论坛”,交流论文和报告各8篇;学会体育管理分会与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早稻田大学体育学院联合主办了“首届北京体育大学—早稻田大学体育管理研究生学术论坛”,交流论文15篇,交流报告11篇。

五、科学普及

2022年,基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结合工作实际,学会科普活动主要以线上方式开展科普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积极开展科学健身指导和科普宣传工作,提升国民健身与健康素养。年内累计推送文章1000余篇,在2022年度中国科协网络平台宣传评价排行榜的全国学会官方微信分榜中位列第十。

(一)学会开展科学普及活动

学会在202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开展体育科普活动;在全民健身日开展以“强身健体·体育走进千万家”为主题的线下系列活动、科普大讲堂系列活动;在全国科普日开展了体育科普进校园活动;开展2022年全国优秀体育科普微视频作品和“典赞·2022科普中国”活动年度科普作品评审工作;成功申请体育科普徽标的著作权。

(二)分支机构开展科普活动

学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分会依托“武术博物馆”公众号开展“同心战‘疫’,居家锻炼|武术谚语学起来”系列活动,向公共传播武术健身防身修身理念,五篇公众号推文浏览人数近千人次;依托中国武术博物馆举办“武动申城,习武健身”主题活动,邀请了3位国家级武术教练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教授大众传统武术防卫技能、木兰拳、武步健身功,科普武术居家健身方法,累计观看人数1.6万、点赞超过50万;依托中国武术博物馆开展武术“云”科普系列活动,邀请多位世界冠军、全国冠军在线指导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体育活动,传播武术康养理念,普及武术健身知识,累计观看人数过万。

学会运动营养分会结合“全民营养周”、“全民健身日”,从运动人群营养科普工作着手,通过为科普宣传手册、科普短视频、科普平台等多种形式推进运动员及大众健身人群营养素养教育;以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为指导,以短视频形式开展全民营养周主题科普活动。国家队运动营养师针对运动人群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北京冬奥会期间,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制作了15条运动营养科普视频,涵盖花滑等15个冬季大项,介绍了项目特征和营养补充要点等知识。视频通过多平台同步发布,向大众普及冬奥文化、冬奥精神及运动营养知识,为全民奥运文化素质教育提供了有效输出。

学会体质与健康分会推出了针对居家运动健身的科普内容;针对慢病人群的运动干预等科普讲座、视频等;与中国营养学会饮水与健康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等单位联合发布《电解质平衡与健康联合提示》,并同步进行专家解读。

六、国际交流与合作

2022年,受疫情影响,学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开展不多,部分分会成员在国际组织中担任重要职位。

学会体育信息分会拓展国际大众体育交流渠道,促进全民健身国际交流。分会进一步加强与澳大利亚国家体育信息中心的合作,传播和推广全民健身发展过程中的中国理念、中国故事、中国人物、中国标准、中国产品,发出中国声音,提升国际影响力。每月为澳大利亚的相关网站提供10余篇介绍中国体育动态的英文文章。

学会运动医学分会主任委员谢敏豪、秘书长周敬滨竞选亚洲运动医学联合会(AFSM)主席和执行委员,经现场无记名投票表决,谢敏豪教授当选为新一届主席,周敬滨主任医师当选为执行委员。

学会体育信息分会常委、浙江大学体育学系张辉教授在国际体育计算机科学协会(IACSS)换届大会中当选为第四轮主席。

七、继续教育培训

2022年,学会以线上或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大力开展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建设高素质体育科技人才队伍。

(一)着力打造运动处方师培训品牌

录制了《运动处方研究与应用进展》课程,优化了线上培训平台,完成4期运动处方师培训,参训人数329人。开展运动处方师证书续期再认证工作,对共计339名运动处方师证书进行了换证。创新开展运动处方师认证进校园工作,已收到北京体育大学、蚌埠医学院、曲阜师范大学三家单位合作意向,其中北体已启动考核报名工作。7月,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处方师’培训的创立与发展”为主题的工作案例成功入选中国科协十年优秀工作案例。

(二)积极开展体能训练师培训

录制了线上理论培训教学视频,组织专家编写了体能训练师培训教材,设计了国家队教练员体能培训方案,对体能训练师培训体系完善进行了充分研讨。创新线上直播培训模式,开展了3期体能训练师培训,参训人数236人。创新开展体能训练师认证进校园工作,组织全国14所体育院校、80余家师范院校召开了工作研讨与宣讲会,已收到首体、武体、上体等五家单位合作意向。

(三)完善运动康复师培训认证体系

编写了《运动康复师考核认证基地管理办法》。

(四)培训项目合作

调整香港赛马会助力运动处方师培训项目新一年度项目内容,完善了香港赛马会运动处方培训项目年度活动方案。与社体中心、全国体校联合会合作开展儿童青少年体能训练师(体能训练指导员)培训,截止目前,报名人数总计920人,其中考试通过34人。

(五)分支机构开展培训活动

学会运动生理与生物化学分会参与主办运动管理师培训班和预防跌倒国际培训班,参训人数各100人。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协助组织全国队医培训班2次,全国运动医学基础培训巡讲活动19站,每场会议线上参训人数平均5000余人。

八、承接体育总局工作

2022年,学会继续有序承接体育总局转移职能,提升学会服务能力。

(一)国家队营养食品采购管理工作

学会秘书处共为48支国家队订购了640.59万元营养食品。为备战北京冬奥会,秘书处组织总局批准国家队订购的入围采购目录中6种营养食品进行了禁用物质检测,经国家兴奋剂检测研究中心检测均不含有禁用物质。秘书处核查禁用物质检测报告并录入、更新营养食品验收信息表,保证国家队使用到安全的营养食品。

(二)高端智库人才推选工作

学会组织各分支机构申报体育总局“体育高端智库(2023-2025年)”项目,遴选了一批首席专家及研究团队向总局申报。

九、承担中国科协工作

(一)做好统计、报送工作

组织开展学会2021年综合统计工作、科协系统外事工作有关情况摸底工作。协助做好2022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鉴》编纂工作,向中国科协报送相关图文稿件。组织各分支机构向中国科协报送科技冬奥典型案例的相关材料。开展学会收费行为和承担中国科协资助项目实施情况的全覆盖自查工作。

(二)做好奖项提名、智库建设工作

组织开展第十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21年度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和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提名工作。贯彻落实中国科协对智库建设的工作要求,组织开展了专家库建设的调研工作,形成专家库建设初步方案。

十、期刊建设

(一)体育科学

《体育科学》收录于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权威期刊、SCCSI来源期刊,入选了“世界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Q1社科期刊(中国)”。2022年11月,《体育科学》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2021年度体育学最受欢迎期刊。《体育科学》在近十多年来的中文类体育学术期刊的评价中始终保持第一。

根据中国知网2022年发布的报告,《体育科学》2021年影响力指数CI值为1414.214,复合影响因子为7.228(比上年增长11.8%),2021年WEB下载量达54.74万次(比上年增长15.4%),历年总被引10221次,刊发省部级以上基金论文92篇(比上年增长26.0%)。2022年,刊发社科基金资助文章占比48.4%(比上年增加0.5%),其中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文章共16篇,国社科、国自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文章总占比为69.9%。《体育科学》网站浏览量达27,382次,网站访客数7,022人;微信公众号订阅者达53,831人,较2021年年增长约30%,总阅读量近25万人次,头条平均阅读量约为4,000次/篇。

(二)《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22年,《中国运动医学杂志》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遴选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组稿1,345篇,发表124篇。纸刊发行每期1,600册,WEB即年下载率84。杂志在中国知网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 2022)》中的影响力指数CI值为911.874,总被引频次3,645,影响因子1.713(比上年增加21.5%),在国内临床医学/特种医学类学术期刊中排名第2。

(三)《运动医学与健康科学(英文)》

2022年,《运动医学与健康科学(英文)》共出版4期,发表39篇国际质量英文论文;论文接受率由2021年的40%提升至2022年的25%;本年度论文被下载约20万次,被引超过250次;被655所高校图书馆收藏(比上年增加近55%)。2022年6月,英文刊获得第一个CiteScore引用分,数据为3.5,位于Q2区;2022年7月,期刊被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PubMed Central 数据库收录和检索,该数据库是医学期刊评价中最为重要的数据库;2022年11月,英文刊入选四川省科协2022年“天府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一流期刊项目”;2022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了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英文刊排名全球97种“运动科学”类刊物第33位,位于Q2区;2022年10月份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中,英文刊共有24位编委入选,比去年增加4位。

目前,期刊已被DOAJ、Embase、Scopus、PubMed Central等国际重要数据库收录。期刊建立了完备的多媒体信息平台(微信、微博、抖音、Twitter、Facebook),充分进行科学传播和影响力传播,《运动医学与健康科学(英文)》微信公众号订阅者超过3.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