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党建相关
学术会议
学术会议项目
企业风采
 

关注

奋发蹈厉 创新提升 协同普惠 全面开创新时期科普工作新局面

发布时间:2016年4月11日

奋发蹈厉 创新提升 协同普惠

全面开创新时期科普工作新局面

——在中国科协2016年科普工作会上的工作报告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徐延豪

2016年3月30日

  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我代表中国科协就过去五年科普工作回顾和今后五年科普工作安排,做工作报告。

  过去五年科普工作回顾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科协组织紧密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为主线,推进建立共建机制,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会同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相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共同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成效显著,基本形成科普工作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全面完成“十二五”时期科普工作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科协组织作为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牵头单位,认真履行办公室职责,联合相关部门共同推进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进一步形成大联合大协作的生动局面。五年来,始终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不断完善大联合大协作的长效机制,形成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强大合力。

  第一,联合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部门从2010年的23个扩大到目前的33个。中国科协联合全国妇联印发《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方案(2011—2015年)》,联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印发《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5年)》,联合科技部共同牵头起草《科普资源开发与共建共享工程“十二五”实施方案》,联合科技部、环保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联合国家民委、地震局印发《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若干意见》。财政部牵头落实完善公益性科普捐赠税收政策,出台科普单位有关税收优惠、科普相关的进口税收优惠等系列政策。文化部把科普工作纳入《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把开展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等纳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家民委、环境保护部、质检总局、地震局、中科院等部门相继印发加强科普工作的意见。教育部、环境部等建立部内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本系统科普工作交流会,林业局设立梁希科普奖,科技部开展在973科技计划中增加科普任务的试点工作,国土资源部专门发文要求在科研项目增加科普任务,社科院将科普工作纳入科研任务的验收评价。基本上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绝大多数地(市、州)、县(市、区)都成立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机构。

  第二,建立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共建机制。中国科协会同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部门于2012年启动建立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共建机制,将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的目标合理分解到各地,相继与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共建协议,推动科学素质工作目标任务的层层落实,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所辖市区签署共建协议,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党委和政府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

  第三,监测评估机制进一步完善。2013年,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对各地区2011年以来《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情况进行中期检查评估,并对8个地区开展实地检查评估;2015年对“十二五”期间各地区各部门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情况进行督查,并对13个地区开展实地督查;组织完成2015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开展“十二五”《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工作。

  (二)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全社会的贯彻落实。紧紧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工作主题,广泛深入开展科技教育、传播和普及等活动。

  第一,群众性创新创造创业的主题科普活动蓬勃开展。围绕“创新发展 全民行动”“科技成就梦想 拥抱智慧生活”等主题,精心打造全国科普日,五年累计举办重点科普活动2.6万多场,参与公众近6亿人次,习近平、刘云山等领导同志先后参加北京主场活动,均给予高度评价。2015年开始与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联合举办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李克强总理亲自参与活动。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科技活动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健康中国行、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林业科技活动周、文化遗产日等活动。此外,还组织开展阳光动力科普中国行、中国科协年会科普活动、中国科技馆大讲堂等示范性科普活动。同时,各地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如黑龙江的“科普大集”、辽宁的“科普之冬”、陕西的“科技之春”、青海的“科普与青海三区建设同行”、云南的“科普进寺院”活动、贵州的“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等,受到公众的广泛参与和社会各界的好评。据统计,科协系统每年科普活动近23万场、受众人数1.7亿人次。

  第二,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丰富多彩。2011年起中国科协联合教育部等5部门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五年来各地共开展各类宣讲教育活动4.5万余场,接受宣讲教育的研究生达470万人次、本科生430万人次、新上岗研究生导师、新入职教师和科技工作者近50万人次。围绕创新驱动发展,联合教育部等部门广泛开展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英才计划、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意大赛、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活动、全国青少年调查体验活动、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挑战杯等科普活动,其中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已经成功举办30届,每年吸引1000多万青少年参加,成为青少年科技创新展示交流的重要平台。2013年与教育部、载人航天办公室联合组织开展“神舟十号”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全国6000万名师生以及广大社会公众通过电视直播和互联网收看,社会反响热烈。2012-2015年,中国科协联合多部门共组织37285名两岸四地优秀高中生参加科学营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广东省科协联合教育、科技部门建立137所“广东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带动市县建立科学教育特色学校850所,取得科学教育普及化、课程化、制度化的良好效果。新疆自治区连续举办五届自治区青少年科技节,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十多个国家的青少年广泛参加,直接参与学生每年40余万人,并开展了自治区科技活动特色学校建设工作。

  第三,围绕公众关切及时释疑解惑。五年来,各级科协组织注重围绕公众关切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及时开展释疑解惑,引导广大群众科学理性对待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联合有关部委举办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全国粮食科技活动周、公共机构节能科普宣传、转基因科普宣传等主题科普活动,围绕雾霾、转基因、PX项目、食品安全、核科学与技术等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和民生的话题,共举办49期“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组织编写《科学解读公众关注热点》,并组织媒体广泛传播。

  (三)全面完成“十二五”科学素质工作目标任务。五年来,各地各部门按照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十二五”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扎实推进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大力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科普基础设施、科普人才建设等基础工程建设。着力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开放,科普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着力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等科普阵地条件建设,科普支撑保障条件明显改善;着力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等科普动员机制建设,科普参与面、覆盖面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青少年科技教育与人才培育取得新进展,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取得新突破;探索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新模式,进一步开拓网络科普主战场,科普信息化和科普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2015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6.20%,比2010年的3.27%提高近90%,超额完成“十二五”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5%的目标任务,进一步缩小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为“十三五”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科普阵地建设和科普创作传播长足发展

  “十二五”期间,以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为核心,着力加强科普基础条件和阵地建设,推进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开放和科普创作传播,科普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明显提升。

  (一)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成效卓越。以实体科技馆为主体,统筹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数字科技馆建设与发展,辐射带动其它基层公共科普服务设施和社会机构科普工作发展的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初步形成。五年来新建和改造辽宁省科技馆、山西省科技馆等实体科技馆42座,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155座达标科技馆、220套流动科技馆、1071辆科普大篷车、175个农村中学科技馆试点,中国数字科技馆ALEXA国内网站排名从“十二五”初的近25000名跃升至2015年底的172名。2015年92家科协系统科技馆实行科技馆免费开放试点,其中省级科技馆观众人数普遍增长了1-2倍,社会效益成倍增长。

  (二)科普教育基地长足发展。五年来,深入开展科普教育基地创建活动,推动科技类博物馆、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重点实验室、生产车间等面向公众开放优质科普资源,开展科普活动。科普教育基地快速发展,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由2010年的650家发展到2015年底的1086家,省级以上科普教育基地由2010年的1463家发展到2014年的3484家,省级以上的科普教育基地年参观人数2.8亿人次。带动各地各行业科普教育基地的蓬勃发展,五年来先后有国土、环保、质检、地震、气象、公路等众多行业开展相应的科普教育基地创建工作。科普教育基地的服务能力,特别是基地信息化建设能力,在“科普中国-科学大观园”项目推动下得到快速发展,所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已在百度地图上实现在线标注,其中320多家实现全景浏览。

  (三)基层科普阵地建设稳步发展。五年来,农村、社区、学校等科普阵地建设稳步推进。2014年科普活动站、科普活动中心、科普活动室的达到16万个,与2010年相比实现稳步增长;科普画廊、科普宣传栏展示面积由2010年221万平方米的增长到2014年的602万平方米,实现快速增长。各地积极发展科普宣传栏、科普活动室、科普惠民站、农家书屋、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农村中学科技馆等多种形式的科普基础设施。福建省新建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120多个,总数达到177个,建成科普惠农服务站7800多个,科普惠农宣传栏12462个,覆盖建制村总数的86.3%;北京市共建设科普画廊4165个,城市社区科普活动专用室974个,农村科普活动场地2128个;山东省科协组织实施“山东数字科普工程”,在全省建设基层数字科普终端10000个。同时,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基层科普阵地建设,清华同方知网利用科普网络资源优势,在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社区网络科普书屋8475个;华硕集团与中国科协共建华硕科普图书室1000个。

  (四)科普创作和传播取得新发展。始终坚持科普内容为王,把创作作为科普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克服困难,支持科普创作和传播,取得较大发展。

  第一,科普创作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国科协于2014年设立网络科普能力提升项目(4100万元)、2015年起设立科普信息化建设专项(21000万元),主要用于科普创作。特别是科普信息化建设专项采用渠道统筹内容生产的方式,70%经费用于开展科普创作,实现一次创作、多次开发、全媒体呈现、跨平台传播,2015年共制作科普视频2223个、科普图文15762篇,科普游戏90多个。2014年发动全国学会开展科学词条编写工作,首批14家学会完成2万条百度百科科学词条,为科普创作提供元素材。

  第二,科普创作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改善。大力推进科普融合创作,2015年起中国科协设立“科普中国—移动端科普融合创作”项目,探索开展科普与艺术、与多媒体表现形式、与多渠道传播方式的融合创作,组织155个相关机构和团队生产500部高质量的科普融合作品。2015年起中国科协开设“科普中国—科普创客空间”,激发公众对科普创新、创作和创业的热情,为科普创客提供一个分享交流的平台。中国科协授牌的科普创作与产品研发示范团队、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颁发的优秀科普作品奖、中国科教影视协会两年评选一次的科蕾奖、被誉为“科教影视作品奥斯卡”的中国龙奖都充分激发了广大科普爱好者的创作热情,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三,推动科幻创作取得突破进展。2015年9月14日,以刘慈欣《三体》荣获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为契机,召开科普科幻创作者座谈会,李源潮同志出席并作重要讲话。会后报送《中国科协关于推动我国科幻发展的建议报告》,得到刘云山、刘延东、李源潮、刘奇葆等领导同志批示,为推动科普创作与科幻创作繁荣发展奠定基础。

  第四,科普协同传播成效明显。《科普大篷车》电视栏目完成了104集1560分钟的视频节目和3900分钟的音频节目的制作工作,在2630家基层电视台和相关机构播放;《知识就是力量》等期刊积极探索融媒体创新模式,在权威内容建设、热点话题追踪、互动活动传播等方面效果显著;北京科技视频网、武汉广播电视台摄制重大科学题材专题片《播火录》,社会反响强烈。

  三、基层科普惠民服务深入民心

  “十二五”期间,科协系统面向农民、社区居民等重点人群,贴近公众、贴近民生、贴近实际,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一)农村科普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五年来,各级科协组织广泛开展农民科学教育、科技培训、科技传播和普及活动,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农民科学素质较“十一五”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中国科协联合财政部继续深入组织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行动计划”,中央财政共计投入专项转移支付资金15亿元,表彰奖补9213个有突出贡献、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辐射性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其中农村专业技术协会4924个、科普示范基地1930个、农村科普带头人2334人、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25个。各地科协组织联合财政等部门也投入科普惠农专项资金近10亿元,极大地提高农村科普工作的力度。中国科协联合农业部印发《关于支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开展农技社会化服务的意见》,推动建设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0版本,农村和民族地区科普工作不断创新。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签订“银会合作”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在乡镇农技站成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改革试点工作,发布《全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排行榜2015》,组织开展中国农技协龙头协会、中国农技协优秀乡土人才等评选活动。联合农业部、全国妇联等从2013年开始,连续三年组织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活动,各地科协组织积极配合,累计参加达1396万余人次。湖南省科协联合省农村信用联社大力加强科技和金融的战略合作,签订“银会合作”协议,省农村信用联社授信20亿贷款额度支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及科技致富带头人的发展,目前已安排“银会合作”项目216个,累计发放贷款6.6467亿元,为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作出重要贡献。辽宁省加强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目前已建立科普视频信息服务站(点)2514个,覆盖2268个行政村,直接受益农户28.3万户,辐射受益农户99.2万户。

  (二)城镇社区科普工作成效显著。2011年全国科普日期间,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来到北京市茉藜园社区,与居民共同参加科普活动,对社区科普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全社会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五年来,各级科协组织围绕习近平同志在参加茉藜园社区科普活动的讲话精神,贴近居民,贴近民生,贴近实际,提升社区居民科学生活能力,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据2015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社区居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由2010年的4.86%增长到2015年的9.7%,增长1倍。五年来,中国科协先后印发《关于加强城镇社区科普工作的意见》和《中国科协关于深入推进社区科普大学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文件,推动以社区科普大学为主,社区科普益民服务站、社区科普网络、社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社区科普协会和社区科普员等六位一体的社区科普工作建设,不断强化社区科普服务阵地功能。2012年以来中国科协会同财政部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投入中央专项资金4亿元,对全国2000个社区进行奖补,吸引地方财政和社会资金投入8亿多元,带动社区科普活动蓬勃开展。辽宁省以社区科普大学为抓手,加强社区科普工作,全省“科普益民服务站”达到1802个,社区科普大学2078所。广东省以开展社区科普“五个一”活动为抓手(创建100个省级科普示范社区、开发1000种社区科普资源、创建1000个科普志愿者社区服务站、建设10000个社区科普图书室、建设10000个社区科普画廊),成立社区科普志愿者服务组织2000多支、人数超过20万人,打造了众多社区科普活动品牌,形成了覆盖全省城镇社区的科普工作体系。

  (三)科普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五年来,中国科协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始终把对口支援西藏、对口支援新疆、对口支援山西吕梁等地区的科普援助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作为科协科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展对口精准扶贫和科技下乡工作,提升科普服务能力。同时,在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等基层科普项目上对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倾斜支持,切实加强科普扶贫工作。到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96个县市实现科普大篷车全覆盖,出版《知识-力量》杂志维文版,建设新疆双语数字科普资源开发与平台;开展2015藏区青少年科普阅读行动,编印《知识就是力量》藏文刊5期共25万册,免费发送到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和云南等地藏族聚居区的45个地市县、181所学校、1830个寺庙、1905个机构等。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作为武陵山区重点扶贫攻坚地区,在全国率先建设“三农科技网络书屋”,开通科普网络书屋2000多个,阅读量达600多万次,下载150万次,深受湘西干部群众的喜爱和欢迎。黑龙江省探索开展“院士专家校园行”边境行活动,组织院士专家深入边境地区为青少年做科普报告,让边境地区学生与院士专家面对面地互动交流。重庆市科协联合市民宗委结合扶贫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联合打造“民族科普文化大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组织实施科普富民兴边“五个一”行动,推动8个边境县每个县建好一个科普示范村,新办一个农技协,抓好一个青少年科技工作示范校,建立一支科协专家团队伍,建立一个科普示范社区。新疆自治区科协组织“百会万人下基层”科技服务活动,为农牧区群众带去了先进科技知识,受益群众近100万人次。

  四、科普信息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按照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科普信息化工作的系列指示要求,秉承让科技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流行的宗旨,以科普中国品牌为统领,以实施“互联网+科普”行动和科普信息化建设专项为抓手,推动科普体制机制和科普产品供给模式创新,取得明显成效。

  (一)科普信息化带动科普理念的不断转变。2014年12月,起草印发《中国科协关于加强科普信息化建设的意见》,部署全国各级科协和学会积极参与科普信息化工作。科普信息化是对科普工作的全面创新提升,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关键、更重要的是科普理念到行为方式的彻底转变。

  第一,品牌意识不断加强。2015年4月相继印发《科普中国品牌使用与维护管理办法(暂行)》和《科普中国视觉形象应用手册》。充分发挥科普中国品牌的统领作用,推动科普领域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和质量意识,品牌的口碑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第二,内容为王理念进一步确立。始终坚持内容为王,不断强化科普内容的科学性审核把关,探索建立专家审核和公众纠错结合的科普内容资源审查机制,网络科学理性和正能量不断彰显。

  第三,借助渠道为主、自建为辅的理念进一步确立。充分利用和借助现有传播渠道开展科学传播,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等专业机构,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大众传媒机构,车站、地铁、机场、电影院线等公共服务场所,移动服务运营商、移动设备制造商的合作,积极组织和动员传统科普渠道与信息化新媒体深度融合,跨媒体、跨终端、全覆盖的科普传播体系进一步完善。

  第四,开放协作理念不断加强。充分发挥科协组织的科普连接器作用,把政府与市场、需求与生产、内容与渠道、事业与产业有效连接起来,引导建设众创、众筹、众包、众扶、分享的科普生态,打造科普开源发展新格局。

  (二)开启科普公共产品供给新模式。中国科协于2015年开始实施基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科普信息化建设专项,开创了科普公共服务供给的新模式。当年9月14日,科普中国导航站正式上线运行,入驻新开通的科技前沿大师谈等20个科普频道(栏目)、炫彩科普中国APP等24个移动端科普应用,链接62家全国优秀科普网站、20个优秀科普栏目,实现优质科普内容的互联互通。专项实施以来,PPP模式显示出强大的科普社会动员和科普资源整合能力,显著提高科普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效能,截至2016年3月23日,专项原创优质科普内容资源总量近1.5TB,实现浏览量26.14亿人次,其中移动端为22.01亿人次,远远超过预期。2015年专项通过招投标遴选新华网、腾讯、百度等13家机构承担项目实施,借此调动各机构投入渠道(平台)、硬件、软件、人员、土地使用权、办公场所、知识产权等,估值近6000万元,极大提升专项实施力度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实践证明,PPP模式有力促进了科普信息化产业发展相关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的建立完善,引导互联网企业将科普融入企业发展理念,引导传统科普的改革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科普领域的融合创新,培育和发展了科普新兴业态。

  (三)“互联网+科普”行动取得新的进展。在项目推进的同时,实施“互联网+科普”行动计划,开放协作的科普信息化建设生动格局基本形成。

  第一,初步形成与互联网企业等机构的跨界合作体系。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科普信息化建设,相继与新华网签署《科普中国研发与传播基地共建协议》;与百度公司签订《科普信息化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立科普中国百度科学院;与腾讯公司签订《“互联网+科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开展微信科普辟谣工作。

  第二,初步形成“新闻导入、科学解读”的科普传播快速反应机制。坚持需求导向,围绕公众关切,采用新闻导入、科学解读、好奇心驱使的方式,第一时间对引力波、“人机大战”“反物质”等重大科技事件进行解读报道,极大提升科普中国品牌影响力。

  第三,地方科协科普信息化工作蓬勃开展。北京、江苏、浙江等省级科协纷纷联合本地互联网和媒体机构,打造了蝌蚪五线谱、江苏e科普、“科学+”等互联网科学传播品牌。江苏省引进PPP合作模式,启动江苏科普云等系列项目和工程;上海市科协搭建全国首家STEM教育平台—“上海STEM云中心”;黑龙江省科协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和需求,搭建打造独具特色的龙江科普“一网三平台”;重庆科协官方微信、微博和重庆Q博士科普微博关注粉丝超过10万人,3年间发布科技、科普信息近6000条。

  第四,专业学会和专家的科普专业优势充分发挥。充分发挥学会专家的学科优势,加强了对制作和传播科普内容的科学性把关,中国科协组织全国专家为百度百科把关科技词条2万多条,日均浏览60万条。借助“互联网+”,全面创新学会科普工作,中国食品学会与国内著名的电商平台1号店联合打造“食品安全在线消费科普平台”;中国药学会官方微博“药葫芦娃”的“药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活动通过央视《新闻直播间》、人民日报等媒体传播,覆盖人群超过1亿人次。

  五、科普队伍建设和产业发展取得新的进展

  “十二五”期间,科协系统不断加强政策保障,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科普理论和实践研究取得新发展,科普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科普人才培养取得突破性进展。五年来,各级科协组织按照《中国科协科普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部署,以重点培育高端科普人才、提高各类科普人才素质、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为抓手,推动科普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工作取得新突破。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科普人员201.23万人,比“十一五”末的175.14万人增加了15%,其中科普兼职人员由152.8万人增加到177.7万人。全国科普志愿者从2010年239万人增加到337万人。

  第一,专业科普人才培养试点开局良好。中国科协和教育部于2012年开始联合开展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试点工作,选择清华大学等6所高校、中国科技馆等7家科技场馆首批参与试点工作,联合培养全国首批科普硕士,迈出了科普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对接的第一步;成立了全国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开展人才培养规划、质量标准研究、指导性培养方案编制、师资队伍组建等工作,目前各试点高校毕业和在读的科普硕士研究生近400人,2015年首批98名科普硕士毕业并实现全部就业,其中50%进入科普领域就职。自2011年起面向全国高校设立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五年来共资助400余人开展科普作品创作和科普实践研究。

  第二,科普人员教育培训取得显著进展。“十二五”期间,启动科普人员培训教材建设工作,积极组织开展社区科普工作培训、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工作培训等科普专门人员继续教育,开展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人才队伍培养研究及继续教育试点工作,连续五年举办全国科技馆辅导员大赛,各地科技馆参赛选手近千人次。中国动物学会举办五届全国自然科学类场馆科普培训班;中国核学会举办“核科普讲师培训班”;上海市科协与意大利合作引入欧盟国际化培训模式,建立上海科学诠释者学院,培训高水平科普志愿者,开展科技媒体记者科学素质教育、基层科普工作者科技管理系列中级职称申报、科普展示展览讲解员(初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评定等工作。

  第三,科普志愿服务工作不断开拓创新。五年来,各级科协组织积极探索科普人员继续教育新模式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每年举办“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每年近万名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参与。江苏省加强科普志愿服务工作的规范与管理,印发专门科普志愿者服务章程和管理办法,注册科普志愿者已达43.2万人。广东省建立科普志愿者一站式(网站、微信、微博、APP)服务平台,发动成立各级科普志愿者服务组织1730支,志愿者25万人。

  (二)科学传播专家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2013年,中国科协开始动员全国学会推进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工作,把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作为提升全国学会服务能力和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内容。现已组建科学传播专家团队396个,聘请首席科学传播专家396人,团队成员4681人,引导鼓励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围绕学科前沿科技进展和基本科技常识,面向社会开展科普创作和传播,广受社会好评。地方科协组织充分调动科技专家做科普的积极性,湖南省2014年启动“科普传播大师”选聘工作,首批聘请何继善院士等科技专家。

  (三)科普理论和实践研究取得新发展。五年来,中国特色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理论和实践体系研究进一步完善。制定和颁布了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开展《科学素质纲要》“十二五”中期实施情况研究,开展2015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研究。编撰《公民科学素质学习大纲》;编发小学生、中学生、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读本,并将读本内容改编成344个科普动漫微视频公开传播和精准推送;编撰《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状况(白皮书)》,全面总结《科学素质纲要》颁布实施以来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状况;开展科普基础设施调查分析,出版《中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报告》。开展科普大数据研究与监测评估,2015年每季度发布《中国网民科普需求搜索行为报告》,每周发布《科普中国实时探针舆情周报》。科技计划增加科普任务、科普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取得突破进展。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暨面向2020的科学传播国际论坛、“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海峡两岸科学传播论坛等学术研讨论坛已成为推动国内外、两岸四地科普学术交流的重要渠道。《科普研究》成功入编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和武汉大学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科学气质》中国专刊、《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维度》杂志中国版等科普领域学术期刊涌现;《科协论坛》杂志开设“科普纵横”栏目。

  (四)科普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科普产品的自主创新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开展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馆展品创新关键技术与标准研发及信息化平台建设应用示范”研究。加大政策保障力度,筹建全国科普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搭建科普产品和技术展示交易权威平台,“十二五”期间共举办两届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参展单位累计530多家,并在论坛期间举办中国科普产业发展高端论坛、科技馆发展论坛、全国科普游戏创作与传播论坛等交流活动;上海以“智慧城市—让生活更完美”为主题举办首届国际科普产品博览会,汇集了国内外150余家单位、3100余件科技和文化融合展品。通过实施科普信息化建设专项、中国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等项目,大幅增加对科普产品的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各地积极鼓励社会机构创新科普展览展品设计,营造社会化科普氛围,安徽省建设科普产品国家与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培育科普示范团队和科普产品研发生产企业;浙江省将网络科普与“互联网+”智慧城市、养老产业等深度结合,起到了良好效应。

  五年的实践证明,要做好科普工作,争取党和政府的重视是前提;大联合大协作是保证;广泛动员、公众参与是基础;因地制宜、精准发力是关键。五年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密切配合的结果,是各级科协组织和学会积极行动、主动作为、不断创新、锐意进取的结果,是广大科普、科技、教育、媒体等工作者团结奋斗、辛勤工作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科协致以崇高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看到科普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一是科普工作不均衡性问题突出。农村、偏远、欠发达和少数民族等地区公众的科学素质明显偏低,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还须进一步加强,如东部地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为8.01%、西部地区仅为4.33%,城镇居民科学素质水平为9.72%、农村居民仅为2.43%,西部地区科技馆数量仅占全国的19.7%、东部地区为50.7%,而且我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性别之间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二是科普跟不上时代步伐。现在公众特别是青少年都在网上,科普与信息技术发展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相比,技术、手段、理念滞后,有知有趣的科普内容匮乏,科普传播渠道单一,不能满足公众泛在、个性化的科普需求。三是科普的有效供给能力有待提高。目前科普的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足,全社会参与科普积极性有待提高,市场配置科普资源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科普的机构设置、资源配置、工作模式、工作习惯等还不适应现代科普发展的要求。

  今后五年科普工作安排

“十三五”时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已经明确,要普及科学知识,推动全民阅读,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中共中央办公厅刚印发的《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强调,创新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机制和供给模式,为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科普服务产品。全面加强科普工作、促进公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是决定公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是奠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科学理性、社会和谐、社会共识的基石,是国家发展抢占先机赢得主动的核心竞争力,是全面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奋力实现中国梦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迫切需要科普工作奋发有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迫切需要科普工作奋发有为,深化科协改革、做好“四服务”迫切需要科普工作奋发有为。为此,未来五年做好以下主要工作。

  一、全面推动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

  今后五年,各级科协组织要按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要求,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工作主题,实施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与公务员等四大人群科学素质行动,以及实施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社区科普益民、科普信息化、科普基础设施、科普产业助力、科普人才建设等六大工程,带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整体水平的显著提升。科协组织作为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牵头部门,要履行好以下主要职责。

  (一)主动作为,切实履行科学素质办职责。中国科协要切实履行科学素质办职责,推动落实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十三五”实施方案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共建、公众科学素质调查和监测评估等机制。要定期召开工作例会议定事项和年度工作计划,推动各地各部门落实相关任务,提出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政策和措施的建议,做好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各级科协组织要按此要求做好相应工作,切实履行好本地区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牵头职责。

  (二)推动科学素质纲要目标任务的落实。中国科协作为全民科学素质实施的牵头单位,要细化和分解“十三五”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与各地签订公民科学素质共建协议,组织开展督查,推动层层落实。各级科协要针对薄弱环节,继续完善工作机制,解决突出问题,落实好本地区科学素质纲要建设目标。

  (三)不折不扣抓好科学素质纲要赋予科协组织的各项牵头任务。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任务分工,中国科协作为第一牵头单位实施科普信息化工程、科普基础设施工程、科普人才建设工程,作为参与牵头单位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社区科普益民工程、科普产业助力工程。各级科协组织要高度重视,不折不扣抓好上述任务的牵头工作,联合相关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共同推进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

  今年要做好以下主要工作:一是做好“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全面启动工作,总结“十二五”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成效和经验,表彰实施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全面部署“十三五”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各级科协也要做出相要安排,确保“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实施纲要工作顺利启动。二是做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科学预测和合理分解工作,中国科协将继续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共建机制建设,将“十三五”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细化和分解到各地,签订共建协议。各级科协要积极落实,推动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纳入本地区“十三五”规划。三是做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各项任务细化和推动落实工作。中国科协将根据责任分工,推动各成员单位落实纲要实施工作,制定专项任务的具体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各地各部门也要按此将全民科学素质相关工作纳入本地区和本部门的工作计划。

  二、大力推进科普信息化体系建设

  今后五年,将按照“两级建设,四级应用”原则,着力推进“互联网+科普”建设工程,建成“科普中国+内容+云+网+端+线下活动”的科普信息化体系。有条件的省级以上科协及所属学会,生产具有本地、本领域特色的科普内容资源,并通过自身的传播渠道分发科普信息。省级以下科协组织、各类科普机构以科普信息应用为主,充分用好科普资源。

  (一)共同打造和做强“科普中国”品牌。科普中国品牌是我国科普服务产品内容可靠性、使命责任担当、价值导向等的标识。采用品牌授权、共建等方式,联合相关部门,以及地方科协、科技社团、互联网企业、教育科研机构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科普中国品牌的创建、使用和维护。

  (二)深入实施科普信息化建设专项。科普信息化建设专项遵循“科学权威、互联互通,内容为王、渠道为重,融合创新、迭代发展”的方针,以“科普中国”品牌为统领,依托现有社会机构的传播渠道和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各级科协和学会的科普优势,突出科普内容建设。要深入实施科普信息化建设专项,迭代建设网络科普大超市、网络科普互动空间,不断提升科普精准推送服务品质和水平,建立完善科普信息化运行保障机制。到2020年,保持专项经费稳定投入,实现15家以上主流门户网站开设科普栏目(频道),开发运行30个以上科普中国系列APP和微信订阅号,各频道PC端和移动端年总计浏览量100亿人次以上,其中移动端年浏览量70亿人次以上。

  (三)共同提升优质科普内容供给能力。要聚焦公众需求,创新科普内容表达方式,优化科普内容的科学性审核把关,建立完善专家审核和公众纠错相结合的科学传播内容把关机制。中国科协,全国学会、省级科协,以及有条件的省级以下科协及所属学会,都要组织科普内容生产。

  (四)充分借助科普信息传播渠道。要加强与社会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和借助现有传播渠道,拓宽网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科学传播渠道,以科普信息落地应用为核心,实施科普信息化落地普惠行动,定向精准地将科普信息资源送达目标人群。各级科协组织要积极落实和配合,到2020年实现公民通过互联网有效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达到70%以上;城镇社区、学校的科普信息到达率90%以上,乡村社区的科普信息到达率70%以上。

  (五)共同建设科普中国服务云和科普中国网。以提升科普服务效能为核心,以科普信息汇聚生产与有效利用为目标,推动科普大数据开发开放,共同建设科普中国服务云和科普中国网。全国学会和省级科协通过线下协议、线上入驻等方式,建设科普中国区域、专业等细分云。到2020年建成能全面支撑科普信息化服务的科普中国服务云,实现PB级的优质科普信息资源的快速生产与汇聚,实现为亿级科普受众获取和推送科普资源。

  今年要做好以下主要工作:一是继续深入实施科普信息化建设专项,进一步创新科普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二是启动建设科普中国服务云和科普中国网,各级科协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汇聚整合优秀科普信息资源,共同打造好科普中国服务云和科普中国网。三是强化科普信息落地应用,各级科协组织要密切配合,积极联动,共同推进科普信息在社区、学校、农村等的落地应用,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科普信息定制化推送服务。

  三、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创新提升

  今后五年,要深入实施现代科技馆体系提升工程,突出信息化、时代化、体验化、标准化、体系化、普惠化和社会化,完善以实体科技馆为龙头和基础,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虚拟现实科技馆、数字科技馆为拓展和延伸,辐射基层科普设施的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推动科技馆发展模式由数量与规模增长为主要特征的外延式发展模式,转变为以提升科普能力与水平为主要特征的内涵式发展模式,实现科技馆体系的创新升级。

  (一)推动大中城市科技馆建设。要优化布局和结构,推动中西部地区和地市级科技馆的建设,缩小地区差距;要改造展教场地设施不足、科普功能薄弱的中小型科技馆,大幅提升科技馆的覆盖率和利用率。实现到2020年,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至少建有1座科技馆,全国科技馆总数超过260座,年接待量突破5000万人次。

  (二)建设完善流动科普设施。要加大流动科普设施的覆盖面和实效性,实现到2020年,流动科技馆的保有量达到300套,力争全国尚未建设科技馆的县(市)每2年巡展1次;实现科普大篷车的保有量突破2000辆,活动和服务范围基本覆盖全国建有科技馆城市近郊以外的所有乡镇,流动科普设施年服务观众总量突破1亿人次。

  (三)大力推动特色科技馆建设。有条件的地方要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专题科技馆,要利用城市经济转型遗留的工业遗产,建设一批专业行业类科技馆。各地科技馆要根据本地情况突出专业和地方特色,逐步形成多样化、特色化的场馆结构布局。同时,要加快农村中学科技馆建设,实现到2020年保有量达到1000所。

  (四)建设虚拟现实科技馆。要把虚拟现实等技术作为科技馆展教的主要手段,以“超现实体验、多感知互动、跨时空创想”为核心理念,建设实体虚拟现实科技馆、流动虚拟现实科技馆、在线虚拟现实科技馆。

  (五)建设完善科技馆标准体系及协同机制。要推动和协助科普标准化组织,制定科技馆行业国家标准体系以及相关标准规范。落实和完善科技馆免费开放工作,提高科技馆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今年要做好以下主要工作:一是做好科技馆免费开放工作。要做好全国科技馆免费开放规范化管理工作,完善管理运行、资金使用、开放服务、能力提升等,推动制定全国科技馆免费开放工作管理办法和指导性意见。二是做好虚拟现实科技馆研发和推广。要开展研发和推广实体虚拟现实科技馆、流动虚拟现实科技馆、在线虚拟现实科技馆。三是做好流动科普设施的配置和巡展。加强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运行状况的监测管理,提升巡展质量,加强对贫困、边远地区的支持力度,活动和服务范围要基本覆盖全国建有科技馆城市近郊以外的所有乡镇。四是继续推动科技馆建设,让更多公众享受科普公共服务。

  四、繁荣科普创作,着力提升科普内容有效供给

  今后五年,以需求为导向,丰富科普表达方式,精细分类,强化科普创作,大幅提升科普内容有效供给,最大化满足公众对优质科普内容的需求。

  (一)共同推动科普创作的繁荣发展。各级科协组织要推动制定科普创作的扶持政策,加大购买科普公共服务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和引导更多机构和个人参与科普创作,为广大科普创作爱好者提供良好环境。探索设立科普创作基金,支持鼓励科普原创作品、科研人员开展科普创作、科普创作人才培养等。到2020年,实现科普作品数量和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优秀科普图书在文化科学体育类图书出版中占比达到10%。

  (二)搭建科普创作的服务平台。各级科协组织要充分发挥社会动员机制,借助“科普中国—科普创客空间”等现有信息平台,采用激励创新和分享传播的方式鼓励创客开展科普创新和创作,为广大公众搭建科普创作的开放式服务平台。

 (三)大力推动科普融合创作。各级科协组织要以信息化为主要手段,进一步丰富科普内容、创新表达方式,通过视频化、游戏化、社交化等多种方式推动科普融合创作,深度挖掘科幻作品中的科普元素,把科幻作品作为科普创作的重要表现形式。要支持科普游戏开发,支持在现有游戏增加科普内容,支持开展科普游戏的技术交流和创意交流,加大科普游戏传播推广力度。实现到2020年,40%的网络用户使用含有科普内容的游戏进行娱乐和学习。

  (四)加大优秀科普作品的推介和传播。要积极推动科普作品创作、评选和出版工作,在重大科普活动中展示优秀科普作品,定期宣传、深度挖掘。要加强科普创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强对国际一流科普作品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着力面向世界推广展示中华文明和智慧的科普作品。

  2016年做好以下重点工作:一是抓好科普元原创作。中国科协要以科学词条编撰为抓手,协助科学共同体与传播机构有效对接,推动科普元创作。地方科协、全国学会要围绕重大科技成果、健康生活、防灾减灾等科技前沿主题编撰科学词条,并以科学词条为素材,进行视频、游戏、动漫等科普作品的二次开发或多次开发。二是开好科幻大会。中国科协要做好2016年中国科幻大会的组织协调工作,地方科协和全国学会要协调配合,共建共享科幻资源。三是拓展科普众创空间。各级科协组织要结合地方和行业特点,建好用好“科普创客空间”频道,更好地鼓励创客开展科普科幻创作。四是做好V视快递推送工作。中国科协依托科普中国服务云,建立科普视频资源库;全国学会要结合行业特点和公众需求,做好内容支撑和科学性把关;各级科协要结合现有学校、农村、社区等科普阵地,做好V视快递的落地应用工作。

  五、大力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体系创新。

  今后五年,围绕提升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学习实践能力,搭建科学探究、展览教育、科技竞赛、科学传播等活动平台,建立校内外融合的科技教育体系。

  (一)积极探索和创新青少年科技教育模式。国家“十三五”规划已经确定以提高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学习实践能力为目标,各级科协组织要大胆探索创新模式,把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把科学和创新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将科学课列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课程,充分发挥非正规教育对科技教育的促进作用。中国科协要研究建立我国青少年科学素质测评体系,发布青少年科学素质发展报告。

  (二)全方位创新青少年科技活动。要积极开展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扩大和提升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到2020年,实现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在所有中小学的全覆盖;推动所有中小学配备科学教师或科技辅导员,每个学校建立至少1个科技兴趣小组;扩大中学生英才计划覆盖面,每年培养学生2000人以上;扩大高校科学营覆盖面和营员数,每年高校科学营扩大到100个以上,营员人数2万人以上。地方科协及所属学会要做好相应的落实和配合工作,共同创新青少年科技活动。

  (三)充分动员青少年参加科技教育活动。各级科协组织要动员鼓励青少年广泛参加科技类活动,实现每位在校学生每年参观科技类博物馆(含流动科普设施)1次以上,参加科技类活动2次以上;构建青少年在线科技教育平台;举办全国青少年科学素质电视大赛,实现年直接参与各级竞赛的青少年2000万人次以上,通过电视、网络收视和点击人数2亿人次以上。

  (四)大力开展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培训。要编制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教育培训大纲、培训教材,建立“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协作网”,建设完善网络学习平台,建立一批国家级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培训基地,完善国家、省级和基层三级培训体系,到2020年,实现全国一线科学教师和骨干科技辅导员培训的全覆盖。

  今年要做好以下主要工作:一是举办2016年全国青少年科学素质电视大赛,采用线上活动与线下节目相结合的方式带动青少年广泛参与,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对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关注和支持。二是全面创新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扩大和提升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中学生英才计划、高校科学营等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继续组织优秀青少年学生参加国际和港澳台地区的青少年科技竞赛和交流活动。三是做好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教育培训的准备工作,启动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教育培训大纲、培训教材的编制工作,建立“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资源联盟”,建设完善网络学习平台,建立一批国家级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培训基地。

  六、全面强化科普重点攻坚和惠民服务

&